2021年二月份总结与三月份计划

Posted by AlstonWilliams on February 28, 2021

二三事

和女朋友聊的远方越多,越发地惴惴不安。

一方面是自知目前没有能力给女友完完整整的幸福;另一方面,则是如果要一直走下去,我缺少面对三纲五常的魄力;还有就是远景和近况的冲突。

和女朋友预期的生活大致一样。但不一样的地方也有一些,正是这些不一样的地方,让我打算重新规划未来。只是偶尔想想以前的规划,苦中作乐。

以前一个人的时候,以为幸福无非就是一家三口,一条狗,三杯茶,欢声笑语。而有女朋友之后,才知道幸福有千千面面,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

从小镇里走出来的每个人啊,都非常割裂。

特别是从山东,河南等高考大省的小镇,小村庄走出来的,突然面对一个婀娜多姿的世界,未免会眼花缭乱。诱惑那么多,不知所措。

对老家人来说,提起他总是会说他在上海工作,似乎以为他是一个上海人。而对上海人来说,一张口就知道是一个外地人。

回不去的老家,进不去的上海。

每次回老家,大概都是在孤独中度过的。回老家的生活很简单,早起,吃饭,读书,看电视,或许看点新闻,再用微信聊聊天,晚上吃过晚饭之后看会直播睡觉。值得期待地活动就是村里朋友走动走动,打打牌,或者一起去市里玩耍,吃饭。

工作也变成了一个变量。不再像工作日的晚上,回家以后不想看任何工作上的事情,就想自己学点什么。而现在则每天会打开企业微信看看有没有什么消息,有没有什么问题,有的话抓紧解决。工作让平淡的日子过得稍有起伏。

幻想的生活和实际的生活总有差距。春节回家之前,就幻想着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地漂漂亮亮,和父母看个电视,唠唠嗑。而回来之后却发现心底到底还是无家可归的野狗。

在上海时每天时间很紧张,工作,读书,学乐器。工作一天,经常会累的不想动乐器。但现在在家想想,这些乐器确实给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些婀娜,帮我释放了很多压力。

生活无非就是酸甜苦辣,缺一不可。

比起繁忙,清闲且好久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才更让人无力吧。

生活?

这个月重拾了跑步。一方面是减压,工作一天累了回来跑跑步。另一方面是减肥,体重下降能感受到自己每天的进步,每天都会觉得自己跟昨天不一样。生活不是一天重复了好多次,而是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如果只是重复一天,对生活的激情,对未来的期许,都会渐渐磨灭。人到中年,回眸一看,辜负了少年时对未来的期许,大概都是因为此吧。

不重复一天的办法实在太多。比如练习钢琴,学一个新的练习曲;比如通勤时间看新闻,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比如看新闻联播,了解生活中新增的一些骗局等。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有一个爱好然后持续精进。任意一个爱好,要达到专家级别,都要好几十年。需要不断练习,尝试新的策略,这都会是平淡无味的生活的调料。

生活也应该有仪式感。屋子收拾地干干净净,有规律地进行收纳,让屋子整洁有序。心情就会很舒适。偶尔烹饪一次,做出喜欢的味道。

这才是生活吧。

每天早晨,在去上班的路上,都感觉很累。你想想,一个年轻人,大早晨的,九点多钟,就死气沉沉,很可怕。然后有一天早晨就在琢磨,到底是为啥这么消沉。对比以前,我悟出来一个道理:生活和工作要分离开。

这个道理有很多人提过,但当自己悟到则全然不同。我这人很多事上往往会先偏向两个极端,然后才能找到融合起来的折衷方案,比较合适的方案。比如在穿衣风格上,高中就是两种极端,到了大学才正常。又比如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上,刚工作时工作中掺杂着很多生活时间,而现在也是生活中掺杂着很多工作时间。倒也不是说下班以后要频繁加班,而是心理上其实还处于工作的心态。要考虑很多工作上的事情。

而工作和生活分离开则指的是,工作时尽150%的努力,事情都在工作时间内解决。下班以后就不要考虑工作的事情,下班以后就专注生活,练习乐器,看新闻,跑步,读书,学习。

倒也不是说下班以后就不要工作。如果有急事,就去处理。关键在于,处理完之后要跳出这个心态。继续进行生活的心态。

这样子整个人心态就很平衡。工作效率会更高,生活上也会持续向着远方。

过年这些日子啊,安逸,一成不变的日子,差点迷失自我。但想明白了以后也会更坚定地活着。

上下求索

这个月终于把ES学完了。看的极客时间上阮一鸣的《ElasticSearch核心技术与实战》这个系列。这个系列介绍了ES中有哪些api,如何使用,简单介绍了背后的原理,以及生产环境该如何建立ES索引,如何优化。入门还是挺不错的。

但ES毕竟是基于Lucence。这个系列对Lucence介绍不是很深入。要了解ES的底层原理,还是得去研究Lucence。

ES的实现上,应该说是Lucence的实现上,和HBase有一定的相通性,比如小文件campaction,数据先写MemStore,达到阈值之后进行spill。其实很多开源框架,设计上结构都大致差不多,只不过一些特定的地方为了该业务场景选择了合适的算法。

《Desigining Data Intensive Application》这本书,就介绍了要实现一个分布式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比如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再比如一致性都有哪些,如果要实现的话该怎么实现,有什么坑。作者学识非常丰厚,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舒服。不仅介绍分布式系统实现的各种思路,还介绍了数据库几种隔离性的实现方法,以及计算机内存模型等。即使对于很多没有经验的人来说,除了有一些生僻词,也很容易懂。作者会把每个概念先介绍一遍,确保读者能理解后面的内容。读者如果对相关主题感兴趣,还可以参考每章后面贴的论文。

如果说实现分布式系统是术,那么这本书介绍的就是道。着实是一本不可多得地好书。读完前几章,就能发现所有的分布式系统好相似。也会深深理解实现一个分布式系统的困难。

还读了一些其他的书。

比如《计算广告 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但这本书我只是翻了一遍,没细看。之前读了《程序化广告》这本书,《计算广告》是更加细化了。但对我来说,其实只需要《程序化广告》这本书,从总体上了解整个行业是怎么运作的就好了,不需要真正深入进去了解每一环的实现细节。

还有《秋园》。这本书描述了作者姥姥的一生的生活经历。这是我读过的最贴合实际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中国小说大多都是聚焦在大跃进,文革那个时代,毕竟其他的时代作为小说背景不怎么好。

王小波的小说,譬如《黄金时代》中的人物,和其他人物相比,性格非常鲜明,是个例。毕竟王小波的小说风格就是这个样子,基于混乱的背景,有个特立独行的人,或许还有些搞笑,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所以他的小说适合低落的人去读,读完之后能获取到力量。正是这种写作风格,导致他的主角一定是要那种特立独行的人。但也导致虽然是基于文革这个背景,但人物的生活没有那么贴近文革。

余华的小说,譬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则太过悲惨。他的小说的风格就是从一件事引出一个人生活的不幸。比如《活着》是从福贵和牛相依为命引出来福贵的一生,《许三观卖血记》也类似。但这种不幸毕竟还是个例。

路遥的小说,譬如《平凡的世界》,也是个例。小说确实很精彩,但由于没有生活中的琐碎,所以也不是太过贴近实际生活。

其他作家的小说,印象里没怎么读过了。不过也是,这些都是小说,或许有原型,但总不可能太贴近实际生活。

纪实类作品,则没怎么看到基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读过的有《皮囊》,《城南旧事》等,这些作品中,主角家境都很好,不会悲惨。

《秋园》更像一本日记。在这里你能看到一个人的真实生活,虽然有起起伏伏,但不会太大。就像我们平时写日记,重要事情当然记录下来,但生活中的小事,鸡毛蒜皮的事,我们同样能感受到悲喜,日记里也是会记录。

有时候我们会好奇爷爷奶奶的一生,经历了什么。这本书就能很好的让我们了解老一辈的一生。

有人说过,一个人啊,读书越多,越难真正高兴.因为在书中体验过形形色色的生活,见识过太多世界,了解世界上的太多痛苦,自然也就难高兴起来吧.

一旦习惯读书,又会”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这个月也大致完成了一个大数据框架对比的表格,针对领域进行细分,可以在日后用来技术选型。

过去零零散散看了一些不认识的框架。但每次都是当时知道了这个框架能干嘛,过两天就忘了。所以后来在进行技术选型的会议的时候就很容易两眼抓瞎,不知道几个框架的区别。而这次则是根据方向先拆出来有哪些框架,然后去搜索这些框架的对比,适应的场景,局限性,性能等,都记录在一个表格中,横向对比,后面进行技术选型的时候就能有的放矢。

整理完这个之后,看待产品未来的视野也发生了些许变化。开始考虑哪些地方能如何替换,哪个框架更适合我们的场景。不再像过去一样,在技术选型上被老大推着走了。

理财

好久没理财了。这些日子钱要交房租以及其他事情,就把应该定投的钱先拿来用了。估计下个月开始应该可以继续。

年后白酒等板块大跌。幸运的是,早在一月左右,就把持有的白酒板块的基金都卖掉了。当时刚好是涨到最高的时候,收益大概有30%+。一月份的时候卖出了全部国内基金,因为涨幅高的吓人。但想不出来能支撑它持续上涨的因素。

现在只持有了标普的基金。标普在疫情前涨到了最高,后来疫情这只黑天鹅直接导致跌到了负收益。但考虑到标普中持有的公司都是美国龙头企业,后来美国经济复苏肯定会涨。所以就一直持有没有卖出。后来还加仓了一些。到现在收益7%左右。现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了,后面看看结果吧。

国内基金,有些到现在我认为跌的差不多了。像白酒等估值觉得还是太高。像中证食品饮料指数,目前还是有86.5%的收益。目前还不适合重新入手。

但其他一些,比如半导体这些,比如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已经从最高点180%跌到了现在-4.5%。个人认为年前吹的那一波半导体,5G泡沫现在已经破了。国家2025年规划就是电动汽车,5G等,目前入手应该会有不错收益。但心有余悸的是,之前研究这种腰斩的股票基金,后面都没什么起色。所以这个入手不知道后面会怎么样,不过20%应该能涨上来。

开始搞基金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收益有32%左右。虽然本金不多,但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富足感。去年国内基金涨幅都非常惊人,如果当时全部持有中证食品饮料,或者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在合适的节点卖出,收益会高很多。但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想去做,所以只选择符合国家规划并且个人认为估值没有太高的基金,低点买入,高点卖出。收益还是比较平稳的。有时,比如年前没有发现国内有处于低点的基金,所以这部分钱就全部投到了标普。

玩基金这些时间,也愈发发现自我判断的重要。在基金软件上经常会看到那些鼓吹基金的文章,比如半导体出事之前鼓吹半导体,半导体出事后又鼓吹白酒。投资要想收益高,最重要的是要低点而入高点而出。当一个产业被鼓吹的时候,就说明估值已经太高了,就不适合持有了。投资最重要的是特立独行吧。如果不坚持自己的判断,跟着所谓的专家分析走,怕是要亏死吧。所谓的专家分析,大多是在高点让人接盘的。

忘记是谁发明大妈指数的了。年前经常听到大妈讨论股票,后来开始阴跌,但现在大跌,讨论的大妈就很少了。说明这个大妈指数真的很好用。

工作

这个月工作时间比较少。主要就是制定了组内一季度工作计划,分配给了每个人。然后做了一些产品培训。和组内成员聊了聊近况,有了什么进步,接下来两个月要做什么,如何去做等。

了解了他们有什么计划,才能在工作中最大程度上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的喜好,性格特性。管理工作中,应该在让一个人能把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还能根据每个人的特色给团队做出一些贡献。而不是脑海里保留一个完美员工的形象,然后强行将员工往这个方向上拧。

有些人喜欢沟通,有些人喜欢探索,有些人喜欢团队合作,有些人喜欢单打独斗。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拿出来作为团队文化沉淀下去,在这个基础上,再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探索不同的东西。这样一个团队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意见,在进行决策的时候能够从各方面考虑问题。

这个月回来就23号了,没有多少工作时间。所以像规范git以及促进分享这些还没做。下个月开始做.

三月份计划

继续二月份没做完的事情:

  • 推动组内Clickhouse以及Flink分享(√。Flink分享了一次)
  • 学习钢琴,先把前面购买的入门课程看完(√)
  • 推动Gerrit落地,规范git分支,规范commit message(√)

新的事情:

  • 整理完运营文档
  • 学习《Flink大数据项目实战》
  • 学习做素菜给女朋友吃(√。只学了一个炒芦笋)
  • 学习吉他切音(✘)
  • 至少跑20天,减五斤(√。月初波动范围为172-175,现在波动范围为168-170)
  • 阅读《Lucene In Action》(√。这本书后来没读,但是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了ES内部建立索引的机制。本来读这本书也是想了解这方面内容的)
  • 阅读《老年金融学》(√)
  • 完善自动化测试(√)
  • 阅读《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
  • 阅读《Essential Software Architecture》(√)
  • 给三位小伙伴讲产品流程(√)
  • 阅读《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潜藏价值系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