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月份总结与三月份计划

Posted by AlstonWilliams on February 28, 2022

随笔

过完春节,不知道是假期综合征还是心里真的起了涟漪。一直像微风拂过湖面,痒痒的,暖暖的。

老家前年完成了装修。去年一整年没怎么在家,春节回家时颇多惊喜:家里门锁换了新的;糖果都是喜欢吃的;往年没买过的坚果今年也买了;找牙签的时候发现父亲买了牙线;洗澡的时候发现浴室放置牙刷的地方搞成了悬挂式;买的立柜式热水器前年被喷没用今年却主动拿出来用了;买了新的鞋柜;母亲厨艺进步很多,不仅做菜更好吃了,还学了很多菜式;父亲看起来年轻了;父亲不再有路怒症了,不再动不动就骂人了;母亲纹了眉,看起来很刻意,但心态年轻。

大概十四年前,父母转型,做了建筑工人。母亲比父亲早了一段时间。父亲之前是黑车司机,母亲做什么工作忘记了,好像是在厂里做工人。在我有明确记忆以来,母亲一直做建筑工人。如果这么算的话,母亲比父亲可能早了好几年去做建筑工人。之前从来没有理解他们的辛苦,这么计算下来,才惊觉他们挑起了千斤担。对母亲的敬佩油然而生,母亲做了接近十几年的建筑工人,也就是三十多岁的时候,把人生的大好时光耗费在了最苦最累的工作上。要知道,建筑工人的辛苦,多数男人也抗不下来。

让他们去当建筑工人的理由无他,就是穷。建筑工人对他们来说,是收入最高的工作。

上学买不起文具,村里来了水果贩子想吃但买不起就在地上打滚最后还是别人施舍了一个才肯走的场景历历在目。

他们去做了建筑工人之后,家里状况确实一点点慢慢好起来了,但我对这个家的感情也慢慢淡了。

建筑工人早晨要起很早,四五点钟就得起。他们起了之后,匆匆忙忙把我叫起来。家里没有什么吃的,他们可能是吃点饼干就走了,然后我是喝点玉米羹。我那时候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玉米羹。村里就有卖玉米羹的人,不贵,然后加点糖泡一泡,还蛮好吃的。村里卖的玉米羹,很多时候里面还夹杂着虫子。就算这样,这也是那时候我能吃到的最好的东西。中午,我有四五块钱买午饭,我喜欢吃炸串。但是炸串五毛一块两块一个,这点钱根本就买不到什么。有一种炸串,五毛还是一块,很大一串,基本就是面饼,但是形状像鸡排,味道不怎么样,几乎没人买。我每天中午都会买这个。有同学问我是不是其他的吃不起,因为这个便宜量又大,才买。我每次都说我觉得味道还挺好的,我蛮喜欢吃,其实心里很自卑,我确实是因为其他的吃不起才喜欢吃这个。晚上,父母回到家,干了一天活,累的要死,饭也不想做,到了夏天还汗臭味熏人,每顿晚饭基本上就是大锅菜,就是白菜和肉炒一炒,基本上每天都是这些,干粮就是不知道放了多少天的馒头,外皮都已经硬的基本上咬不动了。每次吃晚饭时,我都会低着头,只吃1/4个馒头,其他的不吃,然后赶紧溜到自己房间。

这时候,我很讨厌这个家,我羡慕那些午餐能吃到自己母亲做的馅饼的同学,羡慕那些父母能好好给他们做饭吃的同学。

一到假期,当我早晨睁眼起床的时候,家里一定是空荡荡的。可能有早饭,千篇一律,不想吃。午饭可能是买了方便面,或者让我去爷爷家蹭点吃。只有晚上能见到父母一面。我也每次都是低着头五分钟吃完然后赶紧走开。

那时候我只是讨厌这个家,讨厌它让我没有吃的,讨厌它把我囚禁在一个阴暗狭小的囚笼里,讨厌它根本不像其他的家那么温情。但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虽然和父母住在一个屋檐下,但他们对我来说跟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

上了高中以后,住校。我终于逃脱了。住校的时候,两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跟以前还一样。我对这个家还是没什么感情。

上了大学,毕业以后,终于有机会逃的更远。我想逃的越远越好,想逃到一个地方永远不要回去。所以我很少回家,也很少主动打电话。

我不想跟他们出去。我希望他们能体面一点。

我工作了以后,希望他们不再做建筑工人,希望他们体面一点,希望这个家体面一点。但我什么都没做。这段时间应该是我往家里打电话最多的一段时间,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根本没什么变化。我烦了,不想再管了。慢慢地也不打电话了。

在上海这座城市,见识到各种人或事。看到了外地年轻人在上海买房基本上都是靠家里出首付,或者家里直接全款,见识到了家庭的力量。在心底埋怨过自己怎么没有出生在这种家庭,为什么没有有钱的父母能帮我付首付。但出生这件事我也决定不了,埋怨也没用,还不如看自己能做什么。我最怕的是在我现在需要发育的时候,父母不但没有提供帮助,还生病了给我帮倒忙。如果真发生了这种事,可能我工作就没了,未来就没了。也许我就会变成永远走不出小镇的一个籍籍无名的人。所以我给父母买了保险,要求他们不再做建筑工人,去做其他工作,能挣够他们吃的就好了。或者他们不用工作,我每月给他们三千块生活费也行。

父亲没有转型,还是继续做建筑工人。但疫情和房地产不景气,他几乎没什么活,一年都很轻松。母亲则重新去工厂上班,一个月挣个两三千块,不多,但轻松,下班时间早。

可能是父母没什么压力了,老家前年我已经出钱装修过了,老家也买了房子了,我工作收入不算高但生活还是没什么压力的。

所以父母现在基本躺平了,工作想做就做,不想做算了。有次打电话父亲躺平的心态让我很不舒服,我不喜欢这种心态,但想到父亲年龄已经半百,我又已经接过了接力棒,他躺平也没什么。

他们今年能有这么多变化,甚至是我觉得惊喜的地方,应该就是心态放松了吧。

春节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父母现在这个状态,我已经不再想逃了,甚至想到回老家跟他们其乐融融的生活也很不错。晚上还可以找发小打牌喝茶唠嗑。看到亲戚家的小孩,想到如果我有这么个女儿,那我肯定不会像现在不知道怎么跟小孩打交道,肯定也会扮起鬼脸,很幸福吧。

但是啊,父母能轻松下来,还是因为我已经接过了接力棒。一旦真的回到老家生活,收入很可能自己都养活不了,又怎么会有幸福生活呢?

还是先赚钱吧。赚的足够多,才能有幸福生活啊。

投资反思

2021年底开始重新买入食品饮料,医疗,以及纳斯达克。此后一直跌跌不休,一月份又经历了暴跌,目前除了食品饮料有少量正收益,医疗和纳斯达克亏损很多。

那当时为什么会买入这几个品种呢?

一方面是去年基金一直在跌,这几个品种的收益率也下降了很多,而且估值在我看来比较低估。我相信未来它们能够修复估值,迎来一波上涨。对于纳斯达克,除了去年跌了不少,我认为估值低估,以及汇率这两方面,更看重的一点是,我认为科技行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纳斯达克中的企业,像亚马逊,微软等一直也在探索新的业务,我认为能出现重要变革,带来下一波互联网浪潮的,应该也会是从这些公司出现。

对于食品饮料,我没认为它是低估了,只是认为它收益率下降了很多,又没有其它的合适的篮子,就买了它。

在买卖基金以来,收益率还可,所以我以为我相信的投资方法是有效的。而实际上,2020年是牛市,跟我买卖了什么基金关系并不大。而2021年则是因为在合适的位置买入卖出,这证明我的投资方法中有几条是行之有效的:

  1. 止盈。当收益率超出自己的预期,或者大家都在谈论买基金挣钱时,就要赶紧卖出了。
  2. 观察基金主要成分股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在刚开始庄家资金流入大于流出的时候买入,然后在庄家资金流出大于流入的时候卖出。

但这套投资方法也有很多漏洞:

  1. 想坚持价值投资,但对行业内部不够了解,不清楚行业的主要玩家,营收方式,政策等。所以有的时候就会因为不够了解而认为一个行业是好行业。
  2. 指标单一。决定买哪只基金只看市盈率。对于大盘股,市盈率在10-20之间才算是正常,20以上就是高估,实际上几乎很难找到这样的股票和基金。
  3. 对政策以及环境反映迟钝。像美国去年就开始通货膨胀严重,如果深入思考未来政策的发展方向,就不应该买入美股。
  4. 除了基金不了解其它的投资方式,导致有时知道基金估值过高不适合买入却因为没有其它选择而只能买入。比如今年股市大概率走熊,短期看的话应该投资保值类的东西。
  5. 对要走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一直摇摆。本身就没几个钱,真没必要考虑这么多。应该坚持一个方向
  6. 要做短期的话,就是新能源,自动驾驶这些,需要关注创业板等非大盘基金,而我对它们并不了解。

改进方案:

  1. 做短期而不是长期
  2. 研究关注行业的玩家,盈利结构,成本结构
  3. 了解创业板
  4. 在机会初期进入,而不是观望

复生

读了马斯克和贝佐斯的自传。马斯克的可以算是自传,因为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和作者紧密联系,最终完成了这本书。而《贝佐斯传》看起来是贝佐斯的自传,但其实贝佐斯没有配合作者去写这本书。

让我感触最大的是马斯克的经历。马斯克创建了Paypal,创建了特斯拉,创建了SpaceX,创建了太阳能公司。

他心怀人类的未来,并致力于此。有非常执着的信念。

就是这个信念让我感慨万分。

其实信念,目标这些东西,看起来好像虚无缥缈,但它塑造了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的形象,甚至一个人的未来。有坚定信念和目标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失去了我的目标。虽然生活里也会学学琴,学学音乐,但对于未来我该怎么走我很迷茫。所以虽然每天看起来很忙碌,但这只是一种假象,用忙碌让自己以为自己是有方向的。我过得不开心,经常会迷茫。

但当我观察了一些人,一些事,大概知道过几年自己应该活成什么样子才不会后悔以后,我做了五年规划,两年规划,一年规划。从这一刻开始,我感觉自己迸发出了强烈的能量。我看到了前面的路标。

但我还需要更多的力量。需要从书里汲取更多的力量。

所以我重读了一遍《活着》。从福贵的故事中,我领悟到人活着就有希望,领悟到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开心,领悟到一辈子很长,别急一时。但也时常反问自己是否真的像福贵一样用尽全力去活着?时常对自己说尽人事听天命,但是否真的尽人事了呢?

目标是乐观的。设定目标的时候,总是憧憬着未来,希望自己能达成什么样的成就。买基金也是一样,预期比较积极,所以才会买入。

但未来是否真的乐观呢?未来怎么样不知道,眼下看起来是一团糟。美联储加息,乌克兰战争,国内的失业潮,大环境小环境都不容乐观。在这个背景下用乐观的视角设立的目标,是否要求太高?这我不得而知。但还是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吧,总得做点有挑战性的事情嘛。

在前进的路上,要时刻给自己充能,找了很多书,要时刻保持阅读的习惯,真正深度阅读,而不是像前段时间那样走马观花一样。书单如下:

  • 《漂亮朋友》
  • 《许三观卖血记》
  • 《终身成长》
  • 《上行: 可复制的突围之道》
  • 《人体简史》
  • 《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 《未来呼啸而至》
  • 《枪炮、病菌和钢铁》
  • 《自私的基因》
  • 《疲劳自救手册》
  •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 《超越期待》

据说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认知会经历三个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重新找到生活的热情。

我想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第一个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凡早已经过去了。而接受自己的平凡则没那么容易。其实不接受自己平凡可能更容易做出来一些大事情,比如马斯克他们。如果他们接受自己平凡,失去了锐气,那还会有那么多改变世界的发明么?

接受自己的平凡之后,从此可能一蹶不振了。那些被社会按在地上摩擦,最终失去棱角,失去自己的人大概就是这样吧。所以才叫油腻的中年人。没有锐气,只有自己以为对社会规则的认知,岂不是就是油腻么?

我目前正在重新找到生活的热情。倒是慢慢找到了,但总感觉还是自信自己不平凡的时候更快乐。可能等完全拾起生活的热情,在求生这条主线任务和娱乐这条支线任务上达到了平衡,做到打心底有足够的自信,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吧。

其它

音乐这种归到其它来了。因为意识到自己在音乐这条路上花了比较多的精力,搞的自己不是很开心,然后导致没有好好活着,音乐方面进步也没有很大。所以调整为重心在更好地活着上面,在音乐方面花少部分精力去做。比如声乐会从之前专门拿出来时间练习调整为洗澡时练习,以及睡前练习。碎片化的时间练习。

从效果上来看,这种方式反而比我专门拿出来时间来练习效果更好。因为这种方式让我更加放松,练习时压力更小,而且碎片化时间凑一凑其实不少。

三月份计划

  • 虎牙离在线混布技术分享(✔️)
  • 刷完LeetCode上前两百道题(✔️)
  • 阅读完《漂亮朋友》(✔️)
  • 阅读完《超越期待》(✔️)
  • 阅读完《当幸福来敲门》(✔️)
  • 学习Golang
  • 复习CK
  • 心态放缓,朝着一年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