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六月份总结与七月份计划

Posted by AlstonWilliams on July 3, 2021

压力之重,重于泰山

这个月,很大一部分精力是用在和压力的斗争上。

试了很多方法,兜兜转转,也不知道是否有效果。只是在我写下此文的时候,内心确实感受到了许久未曾感受到的平和。或许是偶然听到了能契合的曲子吧。

第三周有两天时间在处理至少没有规划到的事情,挤压了很多时间,导致第三周计划好多没有完成。

感到压力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要求过于苛刻了。每天把自己安排的满满当当,但要知道,自己是一个人啊,而不是一个机器啊。

现在工作日时间空闲时间是,早晨半小时左右,中午半小时左右,晚上三小时。早晨和中午的时间太零散,做不了什么。晚上的时间,按照之前的规划,则要做仰卧起坐,练钢琴,读书等。

尽管有三个小时,但往往发现不够用。比如回家以后要休息会,会花费三十分钟,然后练钢琴大概一小时,仰卧起坐三十分钟,然后洗漱,搞点其它的事情,大概一小时。这样就到十二点半了。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书,去看剧,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周末的时间也很挤,小周就自己在家里休息,大周就出去玩玩,然后休息,做保洁。

而自己本身又是一个不喜欢拖延的人。看到计划表还有一堆没有做的就压力很大。想到未来也压力很大。

所以这就促使我思考我在做的事情是否是有意义的。说实话,这很难。

这是一个每天的计划表:

首先,写在计划表里的事情,一定是有意义的。有些能让我拓宽视野,有些能让我进步,有些对我身体有好处。所以要区分那些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很难。最终我是靠是否能立刻给我带来钱来判断一件事是否是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又进一步分了三类,分别是身体,兴趣,长远发展。

但就算这样区分完,压力还是很大。因为一天的空闲时间只够自己做一两件事,而像练琴,做仰卧起坐这种,又不是那种做完就可以放下的,是要持续进行的。这就导致我很难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

这样坚持了大概半个月,我发现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进步。钢琴曲确实记住了,能大致弹出来。但是旋律节奏一塌糊涂。仰卧起坐确实能做到100个了,但感觉对腰有伤害。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什么进步了。

而且,每天让自己处于高压中,是很容易崩溃的。工作时间压力已经很大了,晚上又得不到放松,就很容易绝望。

所以我就在想,我是不是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或许苛刻了,我是不是也大跃进了。

如果只是读一本书,看一部剧,这种简单的任务,这种做完就是终结的事情,那很好说,干就完了。

可对我最重要但不紧急的两个任务,全都是要长期做的。所以只能把其他任务忍痛砍掉了。

像健身,读书,看剧这些都只能往后放一放了。

有的时候,做一条咸鱼其实挺好的。什么工作,理想,通通去死吧。

都说时间挤一挤就会有的。对我来说,更需要关心的并不是时间浪费,无所事事,而是如果释放压力,不要过分地挤时间吧。

许三多一直在寻找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我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也会过多的考虑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带给我什么好处。这能防止我滑向堕落,但也带来了太大压力。

直到月底,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中,优先级最高的定为了”放松心态”,”一次只做一件事”,对待其他目标也是佛系的状态。就这样开始看剧,看《东城梦魇》,《蜡笔小新》等剧,发现竟然也能不快进,中间不做其他的事情把它看完。

每次感到压力大,就告诉自己说,”只想一件事。现在只需要关心看剧。”这样想之后压力就释放掉了。

但想到工作中的事还经常容易压力大,后面压力太大的时候就会想逃避。所以就在想办法进行自我心理治疗。”一次只做一件事”是一个办法,但没有治本。

后来就找到一本书,叫《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这本书是教人们如何管理情绪的一本书籍。首先剖析了产生压力的原因。就是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总是想一定要做成什么事。然后告诉我们如何减压,就是改变思维习惯,改成我们最好做成什么事。这样子就会做不成不会斥责自己,做成了也能享受到成就感,做事情的过程中也不会因为压力撂挑子。

我尝试了一下这个方法,感觉压力确实降下来了。也可能是工作完成了的缘故。这个思维习惯需要长期培养,养成乐观的心态。

成长之路

想要去找一些零售行业的书籍读一下,了解零售行业的逻辑。

在老东家的时候,负责一个产品的时候,虽然对产品很熟悉,但并不懂这个行业是什么样子,产品在里面发挥着什么作用。也就不懂我们要怎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直到读了一些书,如《程序化广告》等,才看清整个行业的全貌。产品在其中承担的责任,上下游都有哪些,上下游如何协作等等。懂了这些,对公司的产品视角也就不止局限在原先负责的产品,而是开始了解公司的其他产品,他们提供的功能,以及如何和我们产品协作,打造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

而现在我在叮咚这儿,虽然加入之前了解了一些生鲜零售的模式,但并没有从细节上了解零售行业的全貌,比如供应链管理,客户触达等。这也让我在工作中总是雾里看花的感觉,不知道做的数据产品到底是如何提供服务,不知道这个数据产品如何和公司其他的数据服务协同,去更加充分利用数据,为运营同学冲锋陷阵提供一个有力的粮草供应。

所以经常会觉得自己现在视野局限了好多。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自己。

如果只是局限在一个点上,就会质疑自己工作的意义,不能直观感受到自己工作带来的成果。我更喜欢先从宏观看到全貌,然后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点去深挖。但一般对技术人员来说,不管有没有入职培训,很难看到全貌。这就需要自己去学习,去接触更多的人,最终了解到全貌。

找了一些书。

有《零售的哲学》,《新零售的未来》,《零售管理》这几本。

《零售的哲学》这本书,我从中没有学习到什么有用的知识,这本书有些像是自传。

《新零售的未来》这本书则让我对零售的认知提升了一层。书中用各个零售行业的细分领域的巨头的案例来详细阐述了在零售业中,供应链,SKU个数等的影响。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于新零售的理解,举例说了盒马。盒马门店食堂的模式,一方面能有效降低生鲜行业的损耗率,另一方面也能从线下进行引流,引流到线上,而且还能由于盒马支付时只能使用支付宝,所以阿里也能拿到这部分数据,和阿里系的其它数据做一个补充。

《零售管理》这本书则有些偏理论,所以我只看了一小部分,就看不下去了。不过这本书确实写的很不错,比如供应链的几种模式都有解释,每种模式的优缺点也有说明。这本书后面会详细读一遍。

读了这些书之后,自己学到的东西,最重要就是理解了供应链的重要性。之前我们作为消费者,只在意如何在平台上购物,根本不会去在意平台背后如何调拨商品,更不会在意供应链对平台的重要性。而现在则认识到供应链不仅决定了商品的新鲜程度,还决定了平台的盈利空间。有些平台,比如好市多这种,就是因为规模够大,所以对上游有很强的议价权,所以就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拿到商品,然后再以相对低的价格进行出售,这样相对于其它平台就有价格优势,而不会使自己的利润下滑。

看剧

看了一部《士兵突击》,觉得这部剧不错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

许三多为什么能从一个孬兵成长为一个兵王?高城对他的评价解释了这个问题。许三多就是对待任何事情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不抛弃不放弃,最后才能成长为兵王。

很多东西都是说的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很难。就像简单的”不抛弃不放弃”六个字,真正能做到的人简直少之又少。

但如果要我选择想成为剧中那个人,我并不想成为许三多这种,我更希望成为成才这种人。

连队里的人对比许三多和成才的时候,最突出的就是许三多傻,成才机灵的像鬼一样。

虽然许三多最终愚公移山般的成为了兵王,但他一直都是在按照别人给他设定的路线走的。只是运气好,才有了后面的成就。他没有想过他的发展,他以后要做什么。就一直随波逐流。

但成才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他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也一直在努力,在分析在琢磨。成才不像许三多一样太看重人情。他会为了达成最终目标放弃没有希望的队友。而这是顾全大局的唯一方法。

像前段时间热映的国漫《姜子牙》,我对它评价不高,就是因为姜子牙不顾大局,舍大求小。为了救一个小女孩就把狐妖放了出来,最终牺牲了更多的人。所以我不但没有被这部剧打动,还认为姜子牙的师尊是对的。这种伪善不应当封神。

在努力程度,以及坚持上,成才也并不比许三多差。在落选老A之后,他回去刻苦训练,终于将一个班长葬身地的地方变成了全连队都害怕的地方,成为了枪神。这还是在没有一颗子弹的情况下。而且成才后来还又去参加了老A的选拔,进入了老A。能看到他遇到挫折没有一次放弃。

成才身上带有一种孤寂王者的感觉。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跳槽,放弃队友,刻苦训练,最后成功。能够忍住别人的唾骂,能够横眉冷对千夫指。

这就是我喜欢成才的原因。在最后一集中,能看到袁朗在被抓之后让成才做指挥。而不是吴哲。我想袁朗清楚,成才这种性格,是有将帅之风的。他能够在紧急事件牺牲个体保全团队。

开源节流

这个月也在考虑扩大收入的事情。

我把收入分成了四部分,一部分是工资收入,一部分是投资收入,比如基金,股票等,另一部分是数字资产收入,最后一部分是其他不固定收入,比如内推费用。

投资收入目前还不错,去年33%的收益率,今年目前有11%的收益率。但由于我投入少,所以每年投资收入还比较少。这个月开始重新购买基金。都买了纳斯达克指数。因为过去纳斯达克跌了很多。我看现在市盈率等不是很高,和国内基金相比低太多,所以认为未来有很大升职空间,就买了。而且近期人民币有小部分升值,所以买美股,未来人民币贬值的话,在汇率方面也能挣一笔。半导体方面的基金,最近没有买入。但几个月之前预言收益率达到20%不是难事,现在那只基金也确实从负收益率涨到了20%左右。

股票收入一直没有,现在一直没有这部分收入。这部分也是一直在想办法取得的。

数字资产收入这一部分也还没有实现。实体资产,像房产这种没有,所以只能另辟蹊径。而在互联网上,可以从一个idea出发,构建自己的平台,构建自己的数字资产,可能一个两个不会成功,但最后只要能有一个成功就很赚了。所以这部分是一个很值得尝试的方向,也是我目前业余时间的重心所在。

其他收入,比如内推费用,这个尝试过,还没成。还有就是知识变现的收入。这部分有少部分收入,但收入天花板固定,长远来看不能产生更高的价值。

规划虽好,但目前依然没存下什么钱。生活中开销太大。节流节到现在也没什么效果。每个月都会有一些没在规划中但又不得不支出的费用。让我很头大。

在规划平台的过程中,也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因为这个平台首先是为自己做的,然后才是想做大并沉淀成数字资产。所以做起来就很上心。所以就需要用产品的思维,去调研竞品有哪些,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其他竞品哪方面做的不好,又有那些优点,平台需要有哪些功能,未来盈利模式如何。

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一些资讯获取平台,一些数据平台,比如百度指数,新榜等,也需要自己去学习如何设计UI。还是挺有意思的。

音乐

学习的这个卡农谱子,说是简版,实际上难度特别高。甚至节奏比原版还要快。

没有节拍器去练习,每天都是在原地踏步。之前练吉他时也是这样。有节拍器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没节拍器就什么都感受不到,就觉得自己瞎弹一通。

刚学吉他时老师就告诉我练琴一定要和节拍器一起练,一直到现在没当回事。现在才深刻体会到节拍器的用处,不止让节奏稳定下来。而且还能在学习时由于是分开小节练习的,用节拍器就能很好地将不连贯的两个小节连到一起。

用了节拍器以后,重新感受到学琴的乐趣了。

现在虽然节拍很慢,但《卡农》起码可以比较连贯并且按照正确的节奏弹出来了。后面再释放调快节拍器,直到达到合适的节拍就好了。

但钢琴确实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识谱能力还需要练习,音符听力识别也需要练习。

归来不再是少年

长泰广场那儿,每晚上都有驻唱的。

一个人弹唱,另一个人打鼓。

本来想去清吧喝着茶听人弹唱,就像两年前在大理,偌大的清吧中,只有我一个人,点了一壶茶,听到喜欢的《故乡》。极大的心理触动。

但上海似乎没有这种,就只好作罢。

长泰广场那儿还是偶尔发现有驻唱。也驻足看了一会儿。

看他,也是在看理想中的那个自己。

曾几何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弹唱出自己喜欢的曲子,所以去学了吉他。但最后吉他放下时,依然是个新手,甚至算不上新手。

涉世越深,离曾经向往的风花雪月就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对财富的渴望。

归来已不再是少年。

七月份计划

  • 以200的速度稳定弹奏《卡农》
  • 如果能学习弹奏《Beautiful In White》那最好不过了
  • 设计平台的UI(✔️)
  • 实现第一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