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月份总结与五月份计划

Posted by AlstonWilliams on April 30, 2020

生活

这个月更累,也更充实。

每天会练一个小时的吉他,一曲《爱的罗曼史》练了三周也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中间总是会有些地方听起来不太对劲。有时是三品到七品移动时跨度有些大,导致旋律有些停顿。有时是音高没把握好,结果有的地方明明应该是低音却弹成了高音。有时是右手节奏把握不到位,会快或者慢一些,听起来也不是想要的效果。

练的时间久了,右手无名指就开了花。请教老师有没有办法保护一下右手无名指。老师看到我发过去的图片,让我停一周再练。可不碰它实在觉得手痒,就没听老师的告诫,继续弹了。直到后来右手无名指一碰弦就痛,才暂时停了一段时间。

音乐是生活中,除了亨饪以外,第二件让我能进入心流状态的爱好。总是会忘记时间的流逝。 每天清晨起床以后,会听一些经典钢琴曲。听的最多的是卡农,克罗地亚狂想曲以及一些没听说过但是很美的钢琴曲:We Meet In Dreams,A moment of peace。

在吉他课程完成以后,达到我的目标——边弹边唱自己喜欢的民谣,以后,我就会去学习钢琴了。但是我标准比较高,吉他哪时候能学完还不一定。这都一个多月了,才学了三课。

这个月也做出了非常喜欢的甜点——提拉米苏。一直想做个完整的西餐。餐前菜是白葡萄酒和餐前面包。主餐是煎西冷牛排——我一向喜欢2.5厘米厚的西冷牛排,三文鱼刺身,煎羊小排。餐后甜点是提拉米苏,起泡酒。

现在提拉米苏做出来了,对酒倒是不满意了。

刚好回家以后经常精疲力尽,没有一点力气。而我还需要精力和力气来练吉他,就稍微学习了一下怎么调鸡尾酒。每晚调一杯鸡尾酒,抽一根香烟,松弛下紧绷的神经。

之前会跟人抱怨一些事情,现在想明白了,没人真的想听你抱怨。所以再苦再难的事情,还是砸在嘴里自己咽下去吧。没必要跟别人说。抽口烟,喝口酒冷静冷静就完了。

买了伏特加,加冰块,橙汁,柠檬,就可以调出来一杯螺丝起子。味道也还行吧。好久没去酒吧喝酒了,也不知道专业调酒师调出来是什么味道。

调的第一杯螺丝起子,是纯百分百橙汁的味道。只是后面的苦味更浓一些。但我不太喜欢酒精味很浓和有苦味的鸡尾酒,就尝试改造一下,在其中加入一份莱姆糖浆以后,味道很喜欢,酸酸的,甜甜的,没什么酒精味。但是莱姆糖浆的味道太浓了,下次尝试加半份莱姆糖浆。

调的第二种鸡尾酒是金汤力。这也是很经典的以伏特加为基础的鸡尾酒。但喝起来都是汤力水的味道,不是很喜欢。但我又买了一箱汤力水,就等快递小哥给我送快递的时候,分他一些汤力水吧。加莱姆糖浆的话,口感就和雪碧差不多了。

调的第三种鸡尾酒是海风。琴酒+蔓越莓汁+葡萄柚汁。味道也还行吧。但也不是很喜欢的味道。

调的第四种鸡尾酒,也是除了加莱姆糖浆的螺丝起子之外最喜欢的一种鸡尾酒,是莫斯科之骡。伏特加+现榨青柠汁+姜汁汽水,然后用薄荷叶装饰。味道很不错。姜汁汽水单独喝起来,后面没什么味道。莫斯科之骡则弥补了这种缺憾。莫斯科之骡入口有姜汁汽水的冲击感,入嘴后还有青柠汁淡淡的酸味,还有薄荷叶带来的清新的口感。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款鸡尾酒。但是如果用琴酒,味道就没那么喜欢了,就真的像名字一样,好像被莫斯科的骡子踢了脑袋。但也有一个好处。用琴酒醉的感觉会更浓一些,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感觉。

又购置了一些鸡尾酒杯。总得好看才有心情喝不是么?

慢慢学着调制更多的鸡尾酒吧。后面会购入威士忌,白兰地,一些利口酒。

等哪时候有空,就去找些酒吧,品尝一下专业调酒师调出来的鸡尾酒。

周末还是总是会感到孤单。去看印象派的画展,但是现在还没开展。从外面看了一下,印象分大打折扣。这个展很像是为了推销书而存在的。

练字实在提不起多少兴趣,想DIY油画,也体验一下作画的快感。但又总是觉得吉他还没学完,再学这个很容易分心,也就搁置了。

工作

每天睡觉以前,会想一下,如果今天能重新来过,我会选择重新度过这一天吗?

很幸运的是,工作日的每一天,我都不会选择重新来过。人生在世,最开心的就是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这个月抽出一些时间,仔细看了下个版本的需求,并修正了开发设计中的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

这个月也打算促进团队的技术进步。先在我们产品的计算端内推动技术分享,然后效果理想的话,推行到整个Hadoop团队。本打算先让技术牛人分享HBase的相关知识,然后新同学分享一些数据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但可惜的是,时间太少,没什么时间来组织。技术牛人分享了一次HBase相关的知识,感觉受益匪浅。

这个月也推动测试小工具的开发,并在相关实习生离开公司以前,推动他把相关文档,使用方法交接给了测试团队。并根据测试团队的建议做了一定的修改。很痛心的是,由于我们工作的失误,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也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过多的埋头于具体事项,在其它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团队建设等方面,分配的精力过少。这个月对团队的想法,基本上都是入睡以前简单思考得到的,并没有更多的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

下个月会做一些调整。把每个项目交给不同同学来维护。通过让每个人负责一个项目,锻炼他们独挡一面的能力,锻炼他们的责任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促进他们成长,另一方面,让团队更高效,容错性更强。

下个月也会给计算端同学,测试同学讲解整个产品计算端的架构,和页面的对应关系。

下个月也要开始更严格的跟踪进度。现在很多时候一些事情没有优先级会进展非常缓慢。下个月要给每件事设置一个deadline。不接受没有理由的delay。

下个月也要更积极的推动团队内技术分享。

阅读

这个月书读的不多,主要就读了一本《网易一百零一夜》。想从这本书里面了解下项目经理日常都在做什么,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来优化我们的工作。

书确实写的很不错。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进度管理,比如投入产出比。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开始思索我们日常工作的投入产出比,思索系统的复杂性,开发维护成本,学习成本等不易被察觉的隐性成本。这些成本虽然我们可能会注意不到,但是却着实影响我们团队的效率,士气,团结。而思索这些事情,在看待需求,看待开发设计的时候,又会有一个更广的视角,来看待每一个需求带来的潜在成本,每一个开发设计带来的维护,排查方面的成本。

读了两本技术书籍,《Learning HBase》和《Hive Essential》,只是选取了其中自己不了解的几小节来学习。

也重新复习了一遍JVM的相关知识,日后优化代码的时候会用到。

过去管理学方面书籍读的有些多,所以现在不太想读这方面的书籍了。想读一些散文,放松下思维。就读了《人间有味是清欢》。梁实秋先生书中提到的很多生活方式,以前我全心全意体会生活的时候,也有这颇多感悟。但是如今精力都放在工作中,读到书中的文字,就只能感怀一下生活可以有多美好。之后还是要回到工作的心态中。

倒也不是说不想过那种生活。只是在五年计划中,生活方面的都基本做好了,但是工作方面还很多没做好。而用生活的心态去工作,又实在做不好工作。所以还是保持工作的心态合适。

两种心态,造就了两种人。你看那些读散文的都是些什么人?一般都是学者,作家,有闲情逸致的人。而那些读管理类书籍的都是些什么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职场人。

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能同时将这两种心态无缝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看到的人,总是偏事业,或者偏生活。

也读了一本《褚时健传》。之前在吴晓波的商业史中,有读到过褚时健的一些事迹。但是感觉总不是很强烈,因为吴晓波的商业史侧重的是社会大环境,对企业家个人则没有很多描写。所以虽然也会唏嘘不已,但过后就忘了。

而《褚时健传》则从褚时健小时候开始写起,写了褚时健这一辈子的经历。读完以后,我被折服了。

褚时健的一生,社会大环境,打小家庭提供的帮助固然重要。但如果读完以后,仅有这点感悟,那真的是糟蹋了这本书。

在现在社会阶级固化的情况下,我们固然没有褚时健当时出人头地的好机会。但另一方面讲,我们现在又何尝没有机会?说阶级已经固化了,就不想努力,认为努力没用,只不过是懦弱无能的一种借口罢了。

我们会说在那个时代,只要你敢闯敢拼,就能获得成功。我们会说在那个时代,只要你努力一点,就能成功。

但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时代,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褚时健那个时代,你敢闯敢拼,家里也会穷的揭不开锅,你敢闯敢拼,可能还会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难道不比现在困难?

这个时代,努力一点,跟那个时代努力一点,不一样吗?遗憾的是,太多人,总认为那个时代努力就能成功,而当今这个年代,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功。而他们甚至都没尝试努力下。

我一直认为,你设定一个高标准,然后想办法朝这个标准靠近就行了。最终可能达不到那个标准,但结果总不会太差。

褚时健折服我的,是他做事的态度,是他的匠心,是他对管理的理解,是他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是他负责的态度。

给我感触最深的,最引起我思考的是,是他制糖厂之后,因为贪腐罪入狱之前的经历。

褚时健明白,只有实打实的利益,才能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他不遗余力的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提高员工的待遇,给员工盖生活区。实行包产到户的措施,更是奖惩分明,极大提高了效率。而如果只实行包产到户,但是把全部收成都上交国家,个人不能留任何余粮,那最终是什么效果?我认为甚至会比之前更差。

褚时健在成本核算方面也让人惊叹。他会找出能优化的地方,减少成本,提升效率,最终提高盈利。我们做项目,做产品,是不是也应该有这种成本的管理意识?是不是要注意到各种隐性成本?

褚时健的孙女要开电影院,然后褚时健跟她们仔细算了下成本,最终得出来是可以挣钱的结论。我打算以后回青岛开一家餐馆,然后开以前要在各个地方测一下人流量,能转化的客流量,该地区消费水平,食材成本,运营成本等方面,考量确实能成才开。这点上和褚老不谋而合。

褚时健识别人才的能力也很强。他年轻时交的朋友,很多都是省级领导,国家领导,也帮助有能力的人成就了一番事业。而他并没有家里的人脉资源帮助。是靠他自己识别出人才的。不能不惊叹他眼光的独到。

褚时健对品质的要求,让我想到了乔布斯。无论对糖,对香烟,还是对褚橙,他对品质的要求,一直都很高。就是乔布斯对iPhone的那种要求。他说过一句话,大意是,靠熟人营销,一次两次可以,后面人家就不会再买了。而靠品质,才能基业长青。

褚时健传,给我带来太多感悟,太多惊叹,也带来太多对自己的反思。记得之前看到过一句话,罗斯福在二战时,炉边谈话说的。他说”不要想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应该考虑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我们在自己发展的历程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你不能为别人做什么,你对别人没有价值,那别人又何必为你做什么呢?你总得先发光,别人才能找到你。不是每个爱哭的孩子都有糖吃。如果别人发现你爱哭,又没什么本事,那他们不仅不会给你糖吃,还会给你一巴掌。如果对别人没有价值,那你连提要求的资格都没有。

管理也是这样。想想自己能为团队做些什么,团队成员可能需要我们的什么帮助。团队这样子不就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吗?

电视剧

这个月追完了《黑镜》。《黑镜》从始至终,都在讲述一个主题,就是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看完以后,以前对未来人工智能,VR等技术乐观的心态,现在也不那么乐观了。

每一集都很沉重。

也追了《舌尖上的中国》,很不错的一部纪录片,对食材的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敬畏,也对世界更多了一份好奇。

五月份计划

  • 做黑森林蛋糕
  • 给自己做一顿像样的西餐:煎西冷牛排,煎牛舌,黑森林蛋糕,海风鸡尾酒
  • 读完Java并发编程的几本书
  • 执行上面说的工作改进
  • 阅读完《人间有味是清欢》
  • 能流利弹出来简版《爱的罗曼史》和两个版本的《生日快乐歌》
  • 去上两节吉他课
  • 追完《舌尖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