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这个月,并没有做什么计划。却还是过得蛮不错的。没有想象中的没有规划就会整个人废掉一样。
可能是前段时间的失败,让我更加深入的思考了很多东西,其中包括了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样的人。所以才不至于继续迷茫下去。
也可能是自己的生活总是一团糟,总是感觉有很多事情没做。想学摄影,还没开始学。想读好多好多书,却一次只能读一本。想成为大厨,却只能做有限的几样菜。想赏画,却发现自己需要弥补大量的基础知识。
所以就想拼命地敲打自己,鞭策自己吧。
也可能是工作中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看到了自己做出的贡献,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而深受鼓舞吧。
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终于拨云见雾,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或许这不是最完美的。就跟过去希望生活成现在这个样子,现在却又不满足,想奔向更好的自己。
厨艺
我想学做饭,也不是为了成为大厨,只是因为我口味刁钻,很少有合我口味的饭而已。
记得小时候,家里做饭不爱吃,往往一天就吃一个馒头,就着几口菜。所以大一以前我都是瘦的皮包骨头。记得高一时候,班长还形象的说,你肚子怎么是凹进去的,看起来就像是非洲吃不饱的小孩。
185cm的个子,那时候才66kg。不像现在,吃点东西,肚子就突出来了。大学时候炸鸡类的东西吃多了,现在肚子虽然小了很多,但是胸部还是有后遗症。
刚开始学做饭的时候,是刚来实习的时候。那时候,我想起来家里爸妈炒的茄子,超好吃,然后就想自己做。结果第一次做,放了一锅油,炒出来的茄子,里外全是油。当时我以为,炒菜很简单,只需要放进去油,然后放进去菜,然后放点盐就OK了。
后来,我知道要添水。加上豆瓣酱。然而,做出来的东西,还是难以下咽。
这段时间,是我最想家的时候。我想念爸妈工作一天回来,为了让我不至于挨饿,专门给我炒个茄子。我想念那天中午,爸回来给我炒了一个豆腐皮,我吃了特别多。我想念每次过年,亲朋好友来我家,我爸总是拿出最拿手的可乐鸡翅。我也想念以往过年的前一天,我们都会请爷爷来我家吃饭。爷爷总是喊着我的乳名,让我不要玩游戏了。我还想念,爷爷生病以后,去看望他的时候,他说的话模糊不清,我总是听不清楚,却还努力听下去。跟他交流电视剧哪儿好,哪儿不好。
后来爷爷去世了。这两年我经常会想起他。每次想起,都是恨自己为什么当时没有多陪伴在他身边。
我想念我那位于山脚下的家乡。
后来就不再自己做饭了,开始吃外卖。
那段时间我实习,很穷。
我中午总是会出去吃饭。去吃面。只需要十五块左右。偶尔奢侈一把,点一份二十五块的面。记得有次同事问我,你为什么整天出去吃饭,而不是点外卖。我回答,因为出去吃饭只需要十五块,点外卖需要二十块。
当然,现在看来,二十块的外卖也几乎没有了。
我本来就不爱吃面。吃了没一个月,吃不下去了。然后就开始点外卖。当时发现了一家鸡公煲,只要十五块。吃起来还不错。然后吃了一两个月这东西。那段时间感觉还不错。只是后来吃过别的外卖,再来吃这一家,就觉得这肉一尝就是冻过的,特别难吃。从此再也没有点过。
后来就又开始尝试自己做饭。
开始还是最简单的炒茄子,炒豆腐皮。做可乐鸡翅。当时,炒茄子和炒豆腐皮其实不简单,可乐鸡翅当时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忍俊不禁。
就是从这时候,我开始认识老抽和生抽,开始知道炒菜时要放葱姜蒜。这段时间,我没怎么看过菜谱。就是又菜又爱玩。
然后尝试自己做可乐鸡翅,也不知道如何掌控火候,也不知道可乐应该放多少。结果做出来的可乐鸡翅,烤的都没有这么干。
这真是一段捧腹的经历。
后来打算做西餐。
买了烤箱。开始烤牛排,烤鳕鱼,也尝试做奥尔良烤翅。还尝试炒意面。
做的最成功就是牛排啦。因为买的都是腌过的,所以直接扔烤箱里烤就OK了。烤鳕鱼,没啥味道。奥尔良鸡翅么,刚有点味。
就是这时候,我开始感叹,西餐是真的简单。不像中国炒菜。
你说做菜做的这么难吃,一般早就放弃了吧。
但我就是很享受炒菜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我可以专心于这一件事。精神能得到很好的放松。
直到现在,我真的喜欢上做饭。
我开始认识鸡精是什么,耗油是什么,老抽是什么。黑胡椒,白胡椒都是什么味道。醋是什么,酱油是什么,味增味淋是什么。
我也开始认识,什么是小火中火大火猛火。它们都是什么场合适用。
我也开始区分深炒锅,铸铁锅,煎锅,砂锅等不同锅的特性。什么菜需要什么锅来做。
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切菜。不再是以前那样子随便切下就完事了。而是开始思考要切成什么形状。是条形还是滚刀块。它们在易熟等方面怎么样?做出来口味会如何?
我也开始认真挑菜。买菜时精挑细选,选择那些最新鲜的菜。
我也开始思考如何调制酱汁,才能符合自己的口味。要加多少料酒?加多少醋?加多少生抽?多少老抽?多少耗油?要不要勾芡?
我也开始认真思索肉要怎样做才好吃。像上周做的西瓜汁鸭胸。由于鸭胸是没有皮的鸭胸,煎出来以后,没有把其中的水分弄干,就放到烤箱里面烤了。然后这个肉很难吃。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如果是有鸭胸带皮,可以煎,然后再烤。这样子吃起来有个鸭皮的香酥味。但是没皮的鸭胸,就缺少这种感觉。吃起来就差一点。最终我想到,肉,要么先腌一下,要么就是炖汤,这些都可以使肉入味。要是带皮的,可以先煎后烤,吃起来有香酥味道。
我也开始意识到,学做菜不能照着食谱去做。做过一段时间的菜,对各种食材的味道,特性熟悉了,就应当替换掉其中自己不喜欢的菜。我不喜欢吃辣,但是上次学料理,里面加了青辣椒,红辣椒,彩椒,尖椒等,而且最过分的是,炒一段时间,要把它们榨成汁,然后淋在菜上。我一尝榨出来的汁,就知道凉凉了。里面有我很不喜欢的青椒味道,还有尖椒的辣味。
我也开始意识到,摆盘的时候,淋上去的汁,如果是自己榨的,最好不要是蓝莓汁,西瓜汁这种很浓并且有颜色的。可以像柠檬汁这种。当然,有颜色的,像蓝莓汁,如果在盘上划出来一条蓝莓汁带,也别有洞天。
其实做饭真的不简单。
就拿一碗泡面来说,你煮的时候,里面放多少水,调料加多少,煮多长时间,用什么火,都决定味道是淡是咸,你能不能接受。
这是中餐。
西餐的话,也要考虑很多。
选择牛排的时候,是选择哪种牛排?澳洲牛排,菲力牛排还是西冷牛排?你喜欢几分熟?
牛排是煎还是烤?烤箱要多少度?多长时间烤出来的,对应几分熟?
配什么酒?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
配菜怎样处理?怎样拼盘?
总体来说,比中餐简单很多。
还有日本料理。
这个我没怎么了解过。只是大体看过用的调味品。
可以看到,中餐,西餐和日本料理,工艺,调味品,用的锅等都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要想学蛋糕,用的东西又完全是新的。
其中,变化万千,最迷人的,就是中餐了。
上周末炒了一个茄子,终于做出了自己喜欢的味道。很喜欢。整整吃了一大盘。
但是,带到公司,微波炉一热,就很难吃了。
你不必在乎别人的目光,别人的说辞,只要砥砺前行。
未来
昨晚跟朋友通电话,谈到未来。
他告诉我房地产的现状,以及房地产的未来,我则对他解释我对未来的理解。
我觉得未来,在AI上面,主要有三大块,一块是智能家居,一块是商业智能,一块是计算机视觉。
我跟他谈了商业智能。
其实现在像我们这种商业智能从业者,能发现客户对商业智能越来越重视了。Top公司都在想办法利用客户的数据。
但是,现在业界能做的,除了本身就是互联网的公司,像传统的企业,他们对数据的利用很有限。他们只能看到他们的数据的分布趋势,他们的用户的分布趋势。了不起能够用这些数据做个广告投放。这其实远远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我相信,他们需要的结果是,我们逛京东时看到的”买过的人也买了”这种效果。而很遗憾,传统企业现在并不能做到这样子。也就是说,数据收集,数据展示,数据分析,数据投放这样的闭环,就卡在了数据分析
上面。
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商机。
而数据分析,在机器学习领域,最相似的就是推荐系统,关联分析。所以这两个方向是值得好好学一下的。
计算机视觉呢,则是未来一切AI的基础。像自动化驾驶等。这个很容易理解。所以这个方向也值得好好关注一下。
除了学习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人工智能是新的一趟车,要实现财富增长,得抓紧时间上这辆车啊。要关注相关的企业,寻找投资机会。
8.25
最近我很累。
工作总是太忙。晚上回到家,总是没有时间阅读,周末也总是没有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情。
啊,不对,似乎是这几天才这样子而已。
我已经连续好几天晚上吃泡面了!
想想曾经爱不释手的技术,现在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动力去学习了。看看制定的自我修养计划就知道了,里面根本没有跟技术相关的规划。
我仍然在努力让自己在睡觉以前,总是比以前进步那么一点点。却不是技术方面的。
总是想做太多事情。
现在天气不热了,想去浙江的荒郊野外,体验中国山水画中,诗人站在瀑布前的桥上,思索生命的意义。
想了解中国历代的经济政策,历代的基本面,历代的名人。
想勾勒一个欧洲史的轮廓。
想把中国历代和欧洲史对应起来,做对比。
想找一些优质的政治经济新闻网站,更近一点了解我们的社会。
想多找一些理财产品,对比一下并开始理财。
想开始阅读《Recommander System: An Introduction》。
想去游泳。
想吃好多好吃的。
想做馅饼。
想做茄盒。
想再着手解决HBase等开源项目社区中的问题。
想认识更多的人。
想听不同行业的故事,并分享我们的行业的故事。
想多一些优质朋友。
想变成天上那半明半暗的彩云。
事情太多,时间太少。
8.31
今天又是这个月最后一天了.
其实想想这个月,虽然有的时候会感觉累,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有进步的.
这个月,我每天都会背诵一首唐诗五百首,或者是外国优秀的诗歌.
这几天,也重新开始翻看开源社区中相关的JIRA.有些功能方面的其实很简单,但是有些涉及性能的JIRA,看起来很有难度,让我非常兴奋.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的远远不足.
八月中旬以后,也没有兴趣在上海逛了.以往还喜欢去看个艺术展,不管去哪,总要出去走走.现在却是兴趣不大.
一是艺术展,我感兴趣的实在太少.现在艺术展主要专注于当代艺术,而我喜欢的是印象派艺术.当代艺术看不懂,也不想去看.二是才疏学浅,即使还喜欢中国古代山水画,却也由于才疏学浅,而不得知其意,空言欢喜.
读书
这个月读了三本书.
《力哥说理财》
书评在力哥说理财书评
这本书还是蛮不错的.对我这种理财小白来说,起码有了个概念.
《穷查理宝典》
书评在穷查理宝典书评
这本书也很不错,最重要的观点有两个:
- 要养成跨学科思考的能力
- 要学会逆向思考
《中国人的性格》
这本书我没写书评,这儿简单聊一下.
这本书是一位鸦片战争以后,定居中国的外国人写的.出版时间是1890年,刚好是甲午战争前几年.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愤慨.从编程随想的书单中寻找下来的,读下来,却开始怀疑编程随想这人的客观性,开始怀疑他就是故意煽动反华情绪.
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描述的中国人的性格,你如今根本就见不到.书中描述中国人的性格,作者却只去过两个地方,北京和山西.大概北京是待的最多的地方,因为书中的例子几乎都是来自北京.
书中的例证,也不可求证.每个我存疑的例证,Google以后,都搜不到.要么就只是在这本书中提及.
所以,其实,这本书要是说,描写的是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北京城中,普通平民和达官贵人的差异,这个我能理解.但是要以偏概全,说这就是全体中国人的性格,那恕某人愚钝,不敢赞同.
而且,要说中国人的性格,不能考察全体中国人,起码得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吧.毕竟中国人的性格,是全体中国人的性格,不仅仅是平民的性格,也不仅仅只是达官贵人的性格.这两个阶层共有的性格,才是中国人共同的性格.而这本书中,有一个小节,描述中国人讲礼貌,用的是达官贵人的例子.而另外一个小姐,描写中国人粗鲁无理,用的是普通平民的例子.
据说这本书在外国反响很强烈,很流行.可能现在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就是这本书导致的吧.
书中描写中国人食材很少.我看到这儿真的是笑了.中国人食材少?拜托,西餐才少好么?西餐不仅食材少,花样也少.来回就是几种味道.
描写中国人勤奋的例子,是一个人,每天凌晨两点起床准备上朝,然后晚上八点能闲下来都很不错了.这个人,既是刑部要员,又是礼部要员,又是户部老大,还是其它部门的要员.总之,身兼数职.
这儿我就有疑问了.首先,一位官员,可能同时兼任这么多官职,还都是要员么?
其次,即使他真的身兼数职,那职位恐怕也是皇帝面前数一数二的红人了吧.那时候谁是这种人?李鸿章,张之洞?而据说这些人工作也并没有这么忙.
还有一点疑问,清朝上朝时间最早是凌晨5点.而这位官员,凌晨两点起床准备上朝.就算三点出发,那到皇宫也需要两个小时.也就是说,这位官员,离皇宫非常远.而重要的大臣,怎么会住在这么偏远的地方?
事实上,我搜索清朝的官员的工作状态,Google给我的答案是,住的偏远的官员可能凌晨两三点起来上朝,然后七点下早朝.下早朝以后,就很清闲了.根本没有此书中描写的这种情况.
此书中上面说的那位官员是谁也不知道.可能作者故意虚构了这么一个人物,不给名字,让我们无法去求证?
此书我只看了1/3,就觉得漏洞多的像筛子一样,无法继续阅读.